hêbêstan = }%青/.春;"的+\國|~度:<

12 March 2007

孤兒書.上



家裡放有大、小各一個書櫃,大書櫃放在廳中,絕大部份的收藏都是大學時期所讀過的書本及參考書,例如人體解剖圖鑑、醫學辭典等等。這一大堆的書本,雖然我很久才會拿出來,掀一掀,可是又捨不得拋棄,畢竟寒窗苦讀多年的血淚早已混雜其中,每一章每一節也有故事與回憶,更何況昔日所做下的筆記早已扔掉,這些參考書已成為知識的唯一依靠。

大書櫃以外,還有一個小書櫃。其實這是房間裡那張書檯上的小櫃。這小書櫃雖然有四格,不過因為高度的問題,形成一格高一格矮的格局,所以放置書籍時也很考功夫。這書櫃的唯一一個優點就是它夠深,可以前後放置兩排書籍,又或者在書本之前擺放一些雜物。這書櫃主要收藏閒書,例如旅遊書、小說等等;讀過的,或者不想讀的,就會放在後排,有如被打入冷宮,不見天日。

說到未讀完亦不會讀下去的、甚或買回來卻未曾讀過的書,我稱之為「孤兒書」。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收藏著一本、半本「孤兒書」在家裡守門口,我也不會例外。在英國,有報章進行了一次有關閱讀的調查,一共訪問了四千人,詢問他們半途而廢的讀書行為。結果顯示共有五成五的受訪者承認曾經只為了裝飾而買書,即是買書的時候,沒有要讀的念頭。最多受訪者表示沒看完的小說是二零零三年布克獎(the Booker Prize)的得獎作品 "Vernon God Little",一共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得票率。緊隨其後的是「哈利波特-火盃的考驗」,得票率有百分之三十三。隨後的大名還包括:

  • 喬伊斯的「尤利西斯」(第三位,百分之二十八)
  • Salman Rushdie 的「撒旦的詩篇」(第六位,百分之二十一)
  • Paulo Coehlo 的 "The Alchemist"(第七位,百分之十九)
  • 托爾斯泰的「戰爭與和平」(第八位,百分之十八)
  • 杜思妥耶夫斯基的「罪與罰」(第十位,百分之十五)

非小說類的書籍方面,排首位是有三成五得票率的前英國國會議員、失明的白民傑(David Blunkett)口述筆錄的日記 "The Blunkett Tapes" ,其餘結果包括:
  • 克林頓的自傳 "My Life"(第二位,百分之三十)
  • 碧咸的自傳 "My Side"(第三位,百分之二十七)
  • 戴卓爾夫人的自傳 "The Downing Street Years"(第七位,百分之十八)

以小說排行榜作分析,首兩位的書,都可列入為 Hype 作,即是話題作品,出版時受到媒介追捧,加上廣告的滲透、書本外的副產品(電影的配合)、以及名氣(脅著獎項而來),令到讀者未有細心想到將來閱讀時的過程,而只希望成為「擁有」的一分子,因此便買下這些書。日子久了,書還是擱在案頭,灰塵卻日積愈厚,最後只好望書輕嘆。同樣道理,非小說類中以自傳佔大多數。這類型的書籍與作者的名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,而書的內容卻變成不太重要。簡單作個假設,喜歡碧咸的人或者欣賞他的球場上的表現,又或被他的外貌迷倒,卻未必會對他的前半生有太大興趣,最終他的自傳會變成碧咸圖片冊。

以上結果,當然加入了個人經驗的分享。我所擁有的「孤兒書」多過十本,大部份是中文書。不要以為我崇洋媚外,對中文書嗤之以鼻,起碼我愛看錢鍾書和楊絳兩夫婦的書。原因只不過是幾年前我曾經透過網站由台灣的書店買了很多書回來,因為我貪其售價連運費的總和也比在香港買書要便宜,而且部份書籍在香港也不易找到。可是其後發現台譯本的質素良莠不齊,又或者是我這個地道香港仔不宜閱讀台式中文,所以有部份書真的看不下去,例如 James Hilton 的「失去的地平線」、徐四金的「香水」以及 Alain de Botton 的「旅行的藝術」。我只看了一小部份,便失去了再看下去的興趣。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潮流之作,如「心靈雞湯」等。這類勵志或心理書籍,明顯不是我所好。好彩我沒有買「窮爸爸、富爸爸」或者有關九型人格的書,否則最終也難逃成為「孤兒書」的命運。

7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我的「孤兒書」可多了。我買書跟買唱片一樣,很多時都怕看見不買,日後會買不到,所以積存了很多沒有看過的書和未聽過的唱片。其實買的時候的確是希望可以讀完它們,但往往不知放著多少日子才能看完。

DoA said...

書我多在公共圖書館借,不多買也不多讀。孤兒DVD倒是比較多。

曾立凡 said...

兩位,看來成為孤兒的,不單只是書,唱片、影碟,甚至孤兒模型玩具、孤兒blog、孤兒男/女朋友等等,都不是甚麼新鮮的東西。

「孤兒書」的問題癥結,是看一本書要花上很多時間、耐性、精神,放棄一本書比痛苦看完易得多。

C.D said...

我整個床下底,都是我的孤兒書。
唉!都唔知點算!

D.

曾立凡 said...

D.: 若果那堆書已經不會再看的話,我提議可以捐了出去。有時候我們不看的,在其他人眼中又可能成為另一回事。

Anonymous said...

I suggest reading Patrick Sueskind's "Perfume" in English or German. You probably couldn't read it due to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. It is the greatest novel by a living author.

曾立凡 said...

Hi, 我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徐四金的「香水」英譯本, 德文本就或者沒有能耐看了。 其實我認識徐四金由他的「夏先生的故事」(Die Geschichte von Herrn Sommer)一書, 很有趣的, 很適合我這些 nostalgic 的人。